查看原文
其他

一粒粟|大口呼吸自由

希文 糯米的世界
2024-08-23
说我发明蒙台梭利教学法其实是不对的,因为我没有“发明”,我只是研究孩子,然后把孩子本身的表现整理出来而已,只是你们爱把它称为蒙台梭利教学法罢了。
玛丽亚 · 蒙台梭利

今天无意间翻到一位前辈发的文章,引用了蒙台梭利博士写的《了解孩子》一书中第十一章的一段话:

而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可以这样比喻:别的教育方法是要老师站在孩子的前面,看着孩子,不允许孩子的学习超出老师为他设定的范围;我们的教育理念,则是老师要站在孩子的后面,允许、鼓励孩子尽其所能的向前迈步、学习。

作为一个现在正在北京,一边吃着天上下的土一边苦读,但安慰自己大口呼吸的是自由的倔强的蒙台梭利成人,看到这段话的时候还是很有感触的。

前两天作业写的有点累的时候,问远在上海的瑞芳关于一粒粟的情况。她发了张照片给我,说:“三个大孩子白天忙着造鸡舍,到了回家的时间也没离开,留在工作室自鸡英语。” 我隔着电子屏幕露出了姨母笑。

(图:目测是在自己做词汇的累积)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在一粒粟主动创造双语的环境,一来是希望先把中文学扎实了,二来是因为,创造一个我们认同的习得型语言环境所需要投入的资源和精力远超过了我们现在的能力范围。事实是,从去年年底决定大家一起到村里生活,整件事情就以飞速的自由生长的状态在发展,无法自主规划,所有的行动几乎都是我们应急和应激的本能反应。通俗地说,生活推着我们走。看,我连写文章的时间都没有了。

但就是在一个无意的刺激下,高年级的孩子们有了想学英语的兴趣。我们,成人和孩子,讨论了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以及学习语言背后的一些方式、逻辑以及客观环境下我们要克服的困难。大家还是决定,要不试试。所以赶着来北京前,成人负责尽所能研究在中文环境下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输入方式,再结合蒙台梭利理念下儿童之家和小学的工作,准备一些合适的教具(熬了好几夜),而孩子们则耐心的等待,时不时地催我一下。再到我离开村子到了北京,没有任何人推着他们的状态下,三个孩子自发地每天热情地做着英语的工作。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依据这样的理念来教孩子,结果非常令人鼓舞。当老师不再需要孩子以他为主,而是在一旁陪伴、协同孩子一起成长时,孩子不仅学得更多、更好,人格也越趋发展。我们看到,更惊讶于孩子只因为脱离了老师的掌控,学习就变得前所未有的自由自在、充满活力、多姿多彩。至于老师有多少的能力和聪明才智,都不再紧要。
《了解孩子》

(图:散步去大棚)

星星给我发这张图的时候,我正在赶制种植计划图。当时的一切都在以我和姗姗启程去北京作为倒计时。那是周六的下午,大家约好了去地里干活。一粒粟的孩子们先行一步步行前往大棚。我的角色是开三蹦子帮大伙拉农具,所以可以晚点出发。我问星星,她俩在干啥?星星说,在认真地交流如何可以更好的吸收能量。我对着手机笑了出来,觉得挺可爱的。接地气的孩子,自然地洋溢着混了城市和乡村的土洋气质。

离大伙一起正式搬到村里生活的日子,已经过去3个多月了。一切都仿佛还挺好的。孩子们习惯了走路去所有的地方,成人逐渐适应把土地作为教师的修行场,一个曾经算是我们挺陌生的教学场景。作为一群6-12在训和拥有3-6主教、经验的老师们,有时候对着一群小学和逼近中学的孩子,然后看着满屋子的教具还不能完全理解它们如何运作的时候,还挺无助的。不过也互相安慰,最初的宇宙教育也没有教具,马里奥带着孩子做了大量户外的工作。嗯,去户外,努力生活,跟随孩子,总是没错的。所以回头看看这三个月,竟然和孩子们一起做了那么多事,有着不可思议的成就感:

造火箭炕

陪伴一条老年流浪狗度过生命的最后一个月

锁孔花园

造鸡舍

起垄开沟

研究和设计伴生种植

亲耕和勤耕

忙碌工作

太多原以为不大可能的事情都发生了,很自然的发生了,印证着蒙台梭利博士说的:

要让孩子平静、安静,避免突然惊扰孩子。孩子的思绪才不会纷纷扰扰。照顾孩子的人,要关心孩子、充实照顾孩子的知识,以及对自己的言行保持高度的警觉;而给孩子的环境,也要是安全、没有危险的,这些都是基本的要求。只要做到这些,再难的知识与资讯,孩子吸收起来,会令我们刮目相看的。

《了解孩子》

趁着疯狂赶作业的间隙,又读了一遍《了解孩子》,竟然还有点泪目。为我自己见证到的孩子们的自发的样子感到欣喜,臣服于蒙台梭利博士的见地,佩服和感恩所有正在为之努力的矜矜业业的蒙台梭利成人,亦深知各中之不易。

第三模块学习的知识范畴又扩充了好多,示范如排山倒海般涌来,克制不住的想要去纠正在学习中遇到的示范和认知发生冲突的bug,脑子里停止不了想着回到村里后要怎么规划示范。在压力和疲惫双向冲击之下,情绪总是难免的波动。冷静一下,剥离自己,放下成人的傲慢。示范只是术,术再多,没有道的指引,依然毫无章法。什么时候做示范,示范以什么方式呈现,以及它所提供的颗粒度会以怎样的方式刺激孩子,并引发孩子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都是未知的。此刻我所想的大部分都是臆想,当然以专业度可以做出适度的推测,但教育的真理只会在真正和学习者互动之后才会被缓缓揭开。这大概是教育者的清高傲慢和谦卑自省之间的博弈。

(图:6-12部分示范

老师的认知有限又怎样,示范可能出错又如何?(当然这也不能成为借口)注重孩子心理的健康,引起兴趣,帮助孩子走上由好奇和内驱力相互作用的安全又无止尽的求知之路或许更重要吧。人类不畏艰难,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决心、下了决心所产生的力量,以及自我创造之下惊人成果的展现,都不是能用物质所衡量的。这适用于永不停止学习的孩子,也适用于正在求知之路上的成人。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跟随孩子,让孩子来带领我们,而从他/她许多的惊奇与发现当中,我们知道了他/她的兴趣所在,然后才想办法去帮助他/她,满足他/她的需求。
《了解孩子》

让孩子和我们自己,都做一个自由的人吧。只有真正自由了,才能心甘情愿的臣服。臣服于浩瀚宇宙带给我们的知识、无形的自然法则、欣赏所有和我们不同的人类(儿童和成人),以及人类的发明、创造(有形和无形)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行为。

这些是我此刻学到第三模块最大的感悟。和一粒粟的成人一起共勉,我们再接再厉。

很久没写文章了,积累了太多的思绪没有梳理,等待梳理。嗯,该停一停,想的太多的时候,就要动起手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糯米的世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